國外吹起AI應用大浪時,台灣產業想導入卻找不到人才。如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開課,推動培訓專才,加速實現產業AI化。
9月2日,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現場,來自金融、服務、製造、媒體等各領域的AI(人工智慧)人才,輪流在台上發表如何用AI解決企業內部的難題。
這場景,在一年前簡直難以想像。去年7月,行政院科技會報邀集國內科技業者共商AI發展大計時,普遍認為台灣AI人才不足,產業轉型困難。但就是有一群人不死心,反而提出AI人工智慧學校的想法,扮演推手。
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,正是推手之一。
從小就對科技、寫程式有濃厚興趣的他,10歲時發現哥哥在看一本談程式的書,充滿好奇心。雖然一個英文字也看不懂,他還是請哥哥提供專有名詞解釋,一字一句慢慢讀,踏上自學程式之路。
26歲,陳昇瑋進入台大電機博士班就讀時,已是國內資料科學界新星。還沒畢業,就收到中研院邀請擔任資訊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,並在畢業後的第15天報到。
產業想導入AI 卻苦無人才
陳昇瑋好奇,國外早已吹起AI應用大浪,台灣產業如何呢?於是和中研院院士孔祥重等多位研究員,走訪20多家涵蓋製造、石化、紡織領域的企業,發現台灣業者早就注意到AI崛起,但想導入時,卻苦於找不到人才。
陳昇瑋觀察,不管是紡織業、IC組裝、印刷電路版產業,台灣各大廠都還有一批人,每天得用肉眼檢查半成品是否有瑕疵。
而在自動流程控制方面,機器參數往往仰賴工程師調整,但總不夠精準。若善用AI,可提升到98%以上。
此外,原料最佳化組合,過去多半依靠老師傅的經驗,若能導入機器學習,能在兩個月內把良率提升至95%以上。
孔祥重與陳昇瑋估計,台灣目前的AI人才缺口至少10萬人,「不是我想做,而是這件事必須要被做,」陳昇瑋說。
為了推動培訓,孔祥重找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、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研商,籌備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(簡稱科生會),很快的就獲得奇美、台塑、英業達、義隆電、聯發科、友達各捐贈台幣3000萬元,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。
課程錄取率48% 競爭激烈
今年1月第一期課程在台北展開,分為技術領袖培訓班、經理人週末研修班。第一期考試共有410人報名,僅48%通過,錄取210人,顯示競爭激烈。
直擊上課現場時發現,教室內鴉雀無聲,每位學員盯著電腦螢幕寫程式、練習資料分析、深度學習模型計算等AI核心技術,若有不懂馬上向助教請益。
一位大學主修資訊科學,畢業後任職程式工程師的學員,把工作辭了,專門來上課,「課程強度很強,每天上完都精疲力盡,但很有成就感,」他說。
不少企業從第一期就選派員工上課。以台塑集團為例,四寶各找4至5名,共17位先遣部隊學習。由於石化業本就高度自動化、電腦化,台塑希望進一步導入AI,分析廠區內蒐集的數據。
「我也很想去,但我的身分讓我沒時間去,」台塑總裁王文淵公開表示。 陳昇瑋透露,台塑曾選某條生產線、用兩個月的時間導入AI,讓王文淵讚不絕口。
第一期課程得到產官學界一致好評後,其他縣市也紛紛提出開課需求。7月,新竹分校開課了,與交通大學合作。
台中分校也從8月展開,與東海大學、逢甲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、亞洲大學系統大學「中亞聯大」合作。
至今八個月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已在台北、台中、新竹培育超過2200人。
在前科技部部長、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楊弘敦牽線下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也將與中山大學合作,在高雄開設經理人週末研修班,9月底開始招生,明年開課。
「每個產業一定都要有懂AI的人,」隨著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遍地開花,陳昇瑋說,產業AI化不再只是夢想,而是幫助轉型的現在進行式。
日期:107-10-01 資料來源:遠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