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首部自駕中巴及自駕商用車亮相,工研院攜手車王電等業者,建立國產自駕車產業鏈。工研院在研發過程中邀請晶片設計、車用電子、資通訊軟硬體開發到車用設備等領域業者共同投入,不僅是首部國產化的自動駕駛車,更成功建構台灣自駕車產業鏈,強化我國自駕車產業的完整性,讓台灣廠商也能跟上自駕風潮,搶占商機。
工研院呼應政府5+2產業創新之亞洲·矽谷政策,快速搶佔自駕車新藍海商機,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,2日發表國內首部「自動駕駛中型巴士」以及「自動駕駛商用車」,並提供試乘體驗,獲得好評。
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說,預估至2030年因自駕車、車聯網與分享時代來臨,將有8,000億美元市場規模。工研院自駕車已結合三大系統,先進駕駛輔助系統(ADAS)、車聯網系統、AI 深度學習系統,進行發展為完全國產化的自駕車系統。同時具備可在全天候環境行駛並適用亞洲複雜道路環境等特色,將可為產業衍生出多元商業應用,進軍全球市場,協助企業在產業創新·新藍海中搶得商機。
透過經濟部科專計劃支持,自駕中巴與國內車電廠車王電、電動巴士廠華德動能、X-by-Wire新創公司iAuto及台灣大學等共同合作,國內首部自動駕駛中型巴士,預計今年底配合台中花博將有實際應用,提供體驗。
資通所所長闕志克表示,資通所與機械所、中科院等單位合作,目標把台灣的感知次系統從硬體,結合軟體作成模組,在特定自駕車領域,做到世界前三大的地位。台灣自駕車勝出的策略,首先在於和IC設計產業對接,發揮軟硬整合的實力。
闕志克說:「可針對台灣,甚至東南亞與東亞這樣摩托車眾多、各式車輛混雜的車況,做因地制宜的設計。相對國際大廠投入一般客車自駕車的研發,工研院鎖定小型貨車與中巴特定的自駕車新藍海市場投入開發,以一年的成績即有這樣的成果,對未來發展深具信心。 」
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指出,自駕商用車經過三年半的研發,以同時地圖建置與定位技術(SLAM)解決自駕系統遇到GPS訊號遮蔽的問題,克服隧道、都會區的定位不準的困擾;並以優越的即時感測融合與決策技術,實現在時速60公里的自駕功能,突破多數自駕車仍以遊園車或低速定點運行示範的限制;同時實際運行在人車混流真實道路,運行時無須任何交管,且無論晴雨晝夜天候皆能運行。
日期:107-07-02 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