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「106年數位機會調查」顯示,一般民眾上網率(82.3%)及手機族行動上網(87.4%)雙雙創新高。成長幅度最大的是50-59歲區間的民眾,上網率由105年74.1%成長至83.3%,而50歲以下世代上網率超過九成六,明顯屬於網路世代。
本次調查除例行的「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」外,還分別進行「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」、「新住民數位機會現況與需求調查」、「農民數位機會現況與求調查」,同時,為了瞭解網路過度使用對生活影響,也進行「網路沉迷研究調查」,各項調查重點說明如下:
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結果顯示,「社會生活參與」是國人上網最熱衷的活動,其中,最顯著的是即時通訊與社群軟體(96.8%),其次依序為使用網路電話(86.3%)、線上影音(84.6%)及查詢新資訊(84.4%)。調查還發現,網路購物是12歲以上網路族參與數位經濟的主要方式,61.3%曾透過網路查詢商品評價或比價,59.2%曾於線上購物,網路銀行使用率33.2%,10.2%曾使用Airbnb、Uber等網路創新服務,10.1%曾使用手機行動支付,7.3%更積極成為網路賣家,曾於網路銷售商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國明年起全面推動行動支付業務,國家發展委員會已成立跨部會推動行動支付機制,在完備基礎環境、擴大應用場域等配套機制下加強體驗行銷,明年使用手機支付人數應會大幅提升。電子化政府服務方面,由政府主動出擊提供訊息最能接觸網路族,50.2%網路族曾收到政府發送的防災通知或是電子報等公共資訊,而35.4%民眾曾線上查詢政府公共資訊、27.6%使用線上申請服務,11.4%曾下載政府公開資料。
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結果顯示,我國持有手機的民眾,平均每100人有87人使用手機上網,較去年增加4.3個百分點;3G/4G行動上網也改變網路族在住家裝設固網的意願,居家只仰賴手機上網的手機族達18.7%。手機雖提供不少機會與便利,但若使用不節制,手機的高黏著與可攜性也伴隨些許負面影響。有22.5%受訪者自認有手機沉迷問題,每5人有1人曾因使用手機造成個人財產或權益的損害:其中,9.6%被詐騙、7.7%手機中毒、4.1%信用卡或帳號被盜、2.4%因為滑手機不專心出現跌倒等意外事件。
此外,手機族不當情境使用手機的比率亦有增加趨勢,與家人朋友吃飯時會滑手機的比率由去年的每百人65人次增為今年的75人次,邊看電視邊滑手機的比率由每百人64人次增為70人次,上課或上班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也從每百人有46人次增為57人次,每百人有38人次在走路行進中滑手機,比去年增加12人次,開車騎車時滑手機的比率也從每百人有17人次增為22人次。國家發展委員會呼籲國人,網路使用應有節制,特別需注意使用環境場域安全性,以免傷身又傷心。
歷年新住民數位機會現況與需求調查結果均顯示,新住民的數位表現始終是較弱勢的一群,因此,國發會自民國97年起,每隔3年即針對新住民進行數位機會現況與需求調查。趨勢分析顯示,新住民的上網率也隨著環境持續提升,由民國97年的43.6%、100年的62.4%、103年的72.1%,再攀升到今年的91.5%,首次超越全國12歲以上民眾的82.3%。
觀察新住民上網率的提升,應與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有相當大的關聯。調查顯示,新住民網路族每百人次有98人次擁有智慧型手機,同時,有92%新住民網路族最常使用手機上網。只是,新住民上網率雖突破九成,但除了即時通訊(95.0%)及網路電話(83.1%)使用率與全國平均水準相當外,其他如學習(35.9%)、經濟活動、公共參與或是健康促進等應用率,都明顯較低。
此外,有64.2%新住民網路族最近一年曾透過網路查詢新資訊,他們所搜尋的資訊,主要以我國訊息較多(每百人次有69人次),其次才是母國訊息(每百人次有45人次),反應出新住民融入我國社會的情形。
農民數位機會現況與需求調結果顯示,從事農漁牧民眾異質性高,45歲以下青農資訊化程度與國人平均水準不相上下,上網率較65歲以上老農多了75個百分點。
農漁牧從業民眾的資訊近用較居弱勢,高齡化結構是主因(65歲以上從業者占四成五),不過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載具的快速發展,可能有助於提升高齡農漁牧從業民眾的上網意願。調查發現,已上網的65歲以上高齡農民,90.1%持有智慧型手機,近七成最常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,比率和其他年齡層族群相當。
分析也發現,44歲以下青農在全體農漁牧人口占比雖不到一成,但青農不僅資訊近用程度較高,對於各項農業資訊的應用也都明顯優於其他年齡層族群,將是我國邁向「農業4.0」時代的主力。
有鑑於國人網路使用風險似有日益嚴重趨勢,國發會繼104年辦理網路沉迷研究調查後,今年持續辦理,結果發現,我國12歲以上的網路使用高風險群人口占比由104年的3.5%增為5.0%,成長幅度達43%。此外,數據顯示,網路沉迷風險者對於實體生活的參與度確實較低,逾二成超過1個月未跟朋友面對面見面(20.9%)、運動(27.9%)或休閒外出(21.1%),比率明顯高於非沉迷風險者,且網路迷風險者自認上網可以紓解壓力、得到心理滿足與認識新朋友的比率也都高於於非沉迷者,這透露出上網可能成為這群網路沉迷風險者暫離現實生活的途徑。
日期:106-12-29 資料來源:國家發展委員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