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全球人工智慧的專家布林優夫森(Erik Brynjolfsson)教授,應遠見 天下文化事業群邀請,來台擔任論壇主講,其中創新工廠創辦人李開復,以及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都列席與談,並由《星期日泰唔士報》選為25位女性傑出科技人之一的薛曉嵐主持,深入剖析人工智慧時代的關鍵、變革,與機會,現場座無虛席。
機器人時代來臨的意義是什麼?大家都說「機器人會搶走人類的工作」、「未來世界只剩下電腦和程式設計師」;日前辭世的物理學大師霍金更警告,人類創造出來的AI,是一種「新型態的生命」,而它將造成人類世界的滅亡。這樣說來,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現一個來自未來的「魔鬼終結者」(Terminator),恐怕也不會太意外。
面對這樣翻天覆地,影響遍及全人類的巨大變革,被譽為全球50大思想家、麻省理工學院(MIT)頂尖學者的布林優夫森,在演講中指出,人類並不需要懼怕人工智慧,擔心機器會對我們做什麼,因為如何使用機器的決定權還是在人類的手上,我們應該要積極面對的是人腦與機器的重新平衡(rebalancing)。
機器、平台、群眾帶來的三重革命
布林優夫森在演講中以工業革命早期的例子指出,當電力發明之初,並未能立即提升工廠的生產力,直到人們找到電力與生產效能之間的最佳組合,生產力才明顯成長。
現在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性也是如此,而且全球正在產生的三種革命,帶來的衝擊迄今仍難以衡量,包括由人腦(Mind)轉移至機器(Machine)、產品(Product)轉移至平台(Platform)、核心(Core)轉移至群眾(Crowd)。
所謂的人腦轉移至機器,是指過去企業依據經驗、資料,由Hippo(意指薪水最高的人)做最終的判斷;然而現代的企業,可以從大數據當中,找到更多可靠的線索,協助專業經理人做更精準的決策。
其次是產品移轉至平台。像是App Store之於iPhone,或是Uber之於計程車。布林優夫森表示,iPhone 問世之初,賈伯斯是打算將蘋果的App Store做成封閉的系統,還好最後他接受了團隊同仁的建議,將外部開發者納入,才讓iPhone的影響力迅速擴張。
其他具體例證還包括Uber及滴滴打車,它們都沒有實際的資產(汽車),擁有的是大量有車的駕駛人,而叫車的平台即提供了最大的價值。這種模式運作的網絡是雙向性的,一邊是有用車需求的民眾,一邊是汽車及駕駛人,二邊的數量不但要夠多,而且要連結起來才能發揮最大的綜效,這就是平台的力量。
至於核心轉移至群眾,是指過去企業多倚重內部的知識、流程、專業和能力,但伴隨數位科技和網際網路而來的,是可以依賴全球各地的菁英,即使他們不是公司的一份子,一樣可以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。
布林優夫森強調,這三種革命任何一項都影響都極為深遠,我們這一代何其有幸可以同時擁有三者,而它們帶來的巨大價值更難以估算。
AI趨勢不可擋 強化競爭力是必要之務
在演講之後的對談,首先是針對人工智慧的影響。李開復表示,大家對AI現在有一點恐懼,認為會讓很多人失業。其實AI現在能做的事還沒那麼多,可以務實一點看待,尤其是可以關注AI好的那一面,像是創造不同的工作價值,或是縮短貧富差距等等。
但李開復也強調,以他在創投的領域觀察,很多創業家開發出來的軟體,的確取代了很多人力,所謂機器搶工作這件事目前無法預測,可能沒那麼快,但也可能即將發生。要面對這個變局,只有強化自身的競爭力,培養跨領域的能力,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。
日期:107-03-17 資料來源:遠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