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萬物聯網時代,業界急欲探索如何運用區塊鏈(Blockchain)技術創造更大商業效益;有鑑於 IoT 區塊鏈應用發展仍有諸多瓶頸,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資策會執行 108 年度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,希冀整合國內區塊鏈研發能量,打造晶片等級的 IoT 上鏈管理技術方案。
為此資策會於日前舉辦「區塊鏈 IoT 技術創新應用研討會」,介紹晶片上鏈管理技術成果,並與產業人士進行交流,期以加速建構 IoT 區塊鏈應用與生態環境。
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主任何偉光表示,此次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旨在結合臺灣 IC 產業優勢,開創一套創新機制,讓大量 IoT 裝置在區塊鏈進行安全穩定交易,且交易成本不致太高。為實現目標,資策會特別設計 Porting Kit 並移植到晶片設計業者的開發工具套件,串接資策會開發的 IDEAS Chain服務平台,規劃於今年(2019)第四季結合 IC、Blockchain 與 Data 等元素在健康應用場域量測試行,驗證數據上鏈及稽核程序,未來依此架構模式擴展至各式應用場景。
IoT 資料上鏈技術為起點,實現新興服務擴散
國際信任機器(ITM)首席科學家暨共同創辦人黃冠寰強調,ITM 為領先全球的區塊鏈擴容⽅案和區塊鏈 IC 推動者,意在讓區塊鏈與物聯網整合成為可能。當前 IoT 區塊鏈應用存在「擴容性」、「資料隱私」、「成本」、「可審性」、「資料處理」五大瓶頸,唯有 ITM 擴容方案可突破此僵局;它是基於密碼學的安全協定,以區塊鏈上⼀個交易紀錄來清算鏈下⼀百萬筆資料,可突破區塊鏈頻寬限制、增加 TPS 達百萬倍;此外僅 32 bytes密碼學證據放在公有鏈上,個⼈隱私和商業機密受保護,且僅需付一次礦工費(少於 0.1 美元)便完成百萬筆交易,不需成為區塊鏈節點也可利⽤公有鏈上帳本指紋來稽核帳本。
幣特財經暨 Knowing 新聞創辦人楊方儒認為,小國在法規上有更大可能性,臺灣可思考如何透過政策與法規來塑造健全的區塊鏈環境,吸引外國機構前來發幣作鏈,讓臺灣成為區塊鏈之島。
瑞昱半導體總經理特助魏士鈞指出,預估 2025 年逾 1,000 億臺 IoT 裝置上網,各方看好產生巨大商機,但前提必須找到殺手級應用。若說數據是新石油,唯一瓶頸就是「時間」、投入再多錢也改善不了,故他認為機會點在於「個人資料生態系」,只因人人都希望爭取時間;臺灣應致力提供輔助人類的分散式智慧型裝置、開放式數據交易及加值平臺,做為 Data Value Chain 資料加工業的後盾,藉此爭取 IoT 區塊鏈商機。
翰聯科技產品經理李友智表示,資料上鏈的 IoT 裝置為新市場機會之所在,惟開發缺口在晶片,面臨架構複雜整合難度高、運算效能需求高、整組系統價格過高等難題;透過此次計畫,由資策會、ITM 與 IC 業者共同找到突破之道,也讓翰聯得以孕育區塊鏈物聯網單晶片 MY8603,切入 ID Card、冷錢包、行動裝置、工業物聯網、e-Healthcare 等應用。
擔任壓軸講師的資策會服創所副主任蔡明宏,引用 Accenture 預估數字,指「區塊鏈技術 x IoT 資料交易」市場價值將在 2030 年達 3.6 兆美元;臺灣欲搶攻商機,須以統一框架、鑄造式區塊鏈及其市集來加速技術與產業發展,為此資策會以可視化流程編輯工具、Connectivity Suite、數據分析、IoT Blockchain 四大模組打造 IDEAS Chain,提供軟硬體開發工具、服務流程設計框架,以協助雛型驗證到加速導入場域實證。
大體來說,資策會期望以 IDEAS Chain 為基底,與產業共同挖掘更多的區塊鏈市集樣態,帶動新資料經濟的發展。
日期:108-09-10 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